诚信

 

成为医药健康产业的引

领者,以创新驱动发展

礼来CEO谈特朗普关税:"想再回美国生产将很难"

首页    行业动态    礼来CEO谈特朗普关税:"想再回美国生产将很难"

礼来(Eli Lilly)首席执行官戴维·里克斯(David Ricks)近日公开表达了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担忧。他认为,这些政策若长期实施,将迫使制药公司重新考虑全球供应链布局,并可能导致美国本土生产能力的永久性流失。

关税的连锁反应

里克斯在接受采访时指出,特朗普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药品原料加征关税,直接推高了生产成本。尽管礼来目前仍依赖中国供应商提供部分关键原料,但公司已开始探索将供应链转移至印度、东南亚等其他地区。然而,这种迁移并非易事。

"一旦供应链离开美国,想要再回来会非常困难,"里克斯强调,"生产设施和人才需要长期投资才能建立,而关税造成的成本压力可能迫使企业做出不可逆的决策。"

行业面临的长期挑战

这位掌舵全球十大药企之一的CEO警告,如果关税政策持续超过两年,制药行业将不得不彻底重构供应链。他举例称,礼来某款糖尿病药物的原料药生产若完全迁出中国,可能需要5-7年时间重建产能,而美国本土缺乏相关基础设施和熟练工人。

里克斯还提到,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受冲击更严重:"他们没有资源应对频繁的政策变化,最终可能导致创新药物开发延迟。"

政治博弈中的企业困境

尽管拜登政府暂未取消特朗普时期的关税,但里克斯认为两党都需意识到贸易政策的长期影响。"药品供应链关乎公共健康安全,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样随意调整。我们正在与政府沟通,希望获得更多过渡性支持。"

值得注意的是,礼来近期宣布投资25亿美元在德国新建生产基地,被外界解读为分散地缘政治风险的举措。当被问及这是否意味着减少美国投资时,里克斯未直接回应,仅表示"公司会根据经济合理性做决策"。

分析师观点

华尔街分析师指出,跨国药企的"中国+1"供应链战略正在加速。Bernstein分析师蒂姆·安德森(Tim Anderson)表示:"过去五年中国原料药市场份额从28%降至19%,但完全替代仍需数十年。关税可能让这个过渡期变得更痛苦。"

2025年4月9日 09:00
浏览量:0
收藏